近些年來澳洲和新西蘭的“奇異果”進入到大陸市場,這種看似更加高端的水果其實就是獼猴桃,但是為什么換了個名字,奇異果和獼猴桃在國內市場的待遇完全不同呢?其實這其中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為了能夠長途運輸并且避免在販賣過程當中的損耗,不少獼猴桃都會提前采摘下來,消費者買回去之后遲遲不能夠成熟變軟,硬邦邦的獼猴桃不僅堅硬而且酸澀,自然很少有人愿意購買了。
過度提前采摘的獼猴桃很難變軟,激發香甜的口味,因此提前采摘的獼猴桃敗壞了消費者的胃口,很多人干脆不買獼猴桃,或者多花些錢買進口的“奇異果”。這種情況不僅讓果農的利益受到損失,同時也讓國產獼猴桃將市場份額丟失大半。
其實這其中比較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目前在我國很多地區獼猴桃種植仍然是傳統的栽種模式,公司化、規?;?、現代化種植程度不高,相對于一些更加專業的國外栽培基地和國內的一些大型的規?;a業園,自然就失去了競爭力。
也因此想要解決目前國產獼猴桃的困境還是需要走出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推行現代化的生產管理標準,讓獼猴桃的品質統一起來。同時還需要打通物流通路,順通的物流能夠減少在運輸過程當中的時間,自然也避免了損耗,讓果農可以等到獼猴桃風味更加成熟的時候進行采摘,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發展中國的獼猴桃產業。